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:我真的只是普通人

第277章 够义气的徐允恭

  凯撒小说网WWW.KSXSW.COM ,最快更新大明:我真的只是普通人最新章节!

   从老朱那里出来后,陈恪先行设计了国债券。

  对这个国债券的设计也颇为简单,定下额度以及期限,再由户部盖章。

  户部管着钱粮,这些国债筹集起来的资金将来自是也要到户部的,自然也就要由户部来盖章。

  说白了这国债券其实是与银票差不多,只不过盖的章变成了户部。

  陈恪先行弄了三千两,有一百两的,也有十两的,甚至有几贯的,几文的...

  一切弄好之后,陈恪便先行见了老朱。

  “陛下,臣先划分出了三千两的国债券,期限为一年。”

  一进东暖阁,陈恪先行把手中的国债券递给了老朱。

  老朱接过,陈恪才又道:“这三千国债券本就是为让人们认识国债这个产物,因而臣只弄了三千两,当一年之后,人们顺利把手中的国债券换成加了利息的真金白银,人们便会相信国债,到时候人们自然会把手中的闲置资金用来购买了国债的,到这时,朝廷若再缺钱,完全不必以增税的方式来筹集,以国债便可解决。”

  说了这么多,陈恪只是在让老朱树立对国债的信心。

  其实说来,陈恪的主要目的还是想把士绅商贾手中的闲置资金流通起来,只有流通起来的钱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收益来。

  老朱把手中的国债券翻看了几遍,叹道:“咱都不记得上次与人借钱是何时了,倒是想不到到了今日,竟还有余人借钱之时。”

  历朝中,朝廷若没钱可用只会收税,还从来没有没钱可用之时与百姓借钱的时候。

  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头一遭。

  对老朱的感叹,陈恪笑了笑道:“所有的政策发行目的都是实行国强民富,这个国债券的发行带动了民间闲置资金的流通,定会让百姓富裕,国家强大的。”

  老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支持国债券了,当然是得恭维一番的。

  “行了,你小子也别给咱戴高帽,这些国债券咱会下旨户部盖章,如何把之变成实打实的银子就看你的了,另外,除了这些之外还需在半个月之内筹集起剩下的七千两。”

  七千两也不是个大数目,由京师的商贾联合募捐倒也不算太难。

  关键是,平白无故让人家往外掏银子,没有谁会心甘情愿的。

  就那些一毛不拔的铁公鸡,想让人家往外掏钱,那可不再多与少。

  对老朱的再次叮嘱,陈恪一脸地为难,道:“陛下,真不是臣说,与他们募捐,不说七千两,就是七百两七十两,怕都是难上加难。”

  老朱那么反感商贾,哪能不知那些商贾尿性,自也赞成陈恪抱怨。

  但朝廷现在实在没钱,不能加印宝钞,又要救灾。

  大明刚刚建元,又需休养生息,不断减税还来不及呢,哪能再加税。

  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不募捐还能怎么办?

  “少废话,半个月之内把此事给咱办妥了。”老朱两眼一瞪,语气中皆是不容拒绝。

  懂什么气啊,他也没说不办啊。

  陈恪连声应答,道:“陛下,那臣去办了。”

  ***

  陈恪送来了那些国债券后,老朱便吩咐李德喜拿着这些东西去户部盖了章。

  有了老朱的旨意,户部自是放下手中活儿,以最快的速度在这些国债券上盖上了大印。

  有了户部的大印,这些国债券也便真正有了效力。

  不过,换句话说一年之后,是要由户部偿还这三千两银子外加利息的。

  李德喜拿着国债券离开,在王时公房刚给国债券加了印的小吏,收了户部大印,嘟囔着道:“陛下虽说要让尚书和江宁侯分别筹集一万两银子五千石粮食,可江宁侯发行了三千两的国债券,这些国债券可都加盖着户部的大印,一年之后这些国债券是要由户部偿还的,也就是说江宁侯不过才承担了七千两的银子。”

  这样算来,着实是陈恪在吃亏。

  但国债券刚发行的阻力可比筹集这三千两还大。

  更何况,这些国债券若能实行下去,将来他户部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也能轻松很多的。

  最关键的是,钱粮之事本就是由户部负责,陈恪可没义务做这些的。

  王时翻看着账目,并未对之发表意见。

  那小吏继续喋喋不休地道:“尚书,宝钞提举司的宝钞使的不是挺好的,基本可媲美于金银了,江宁侯非说宝钞多了会造成什么通货膨胀导致宝钞贬值,从来就没听说过银子多了会不好。”

  这小吏喋喋不休的说着,把王时说的有些心烦意乱。

  “你把你这意见与陛下去说,实在不行直接找陈恪说去。”

  这小吏品级都没有,说白了就是王时的一个小助理,哪有那资格。

  “卑下不敢,卑下的意思是,江宁侯不会是找我们户部的麻烦吧?”

  小吏分析着,道:“江宁侯已搞下去了刑部,工部,兵部三部的尚书,是不是在像尚书开刀了?”

  小吏此言出口,王时终于有了警觉。

  总共才六部,兵刑工三部尚书的倒台着实牵扯了陈恪的。

  王时想了半晌,开口道:“我户部也没什么把柄,这一万两挪对一下半个月筹集起来也不难,到底如何,等筹集起了再说吧。”

  一切不过只是猜测,总不能因猜测便庸人自扰般地暗自烦恼。

  ***

  户部管着全国的钱粮,怎么着都能挪对够的。

  但陈恪那里就不同了,虽拿着三千两的国债券,但如何配发比筹集那一万两还难。

  徐允恭听闻了朝中的一些风声,当晚便寻到了陈恪。

  “募捐银两和那什么国债券我也听闻了些,我挤兑了一下弄出了三千两,不管是募捐还是买什么国债券都行。”

  买国债券还有回报,募捐可连个响动都听不到了。

  徐允恭把三千两银子平白无故拿出支持陈恪,这可不是一半情分能办到的事情。

  不管怎么说,陈恪心中还真暖洋洋的。

  不过,徐允恭够意思,陈恪也不能专压榨人家。

  “国债券是借着这次山西几地的地震,让人们认识一下,其目的是将来筹集军费亦或者其他大的用钱项目上能更快,更好的筹集起来,另一方面也是把那民间那些闲置资金流通起来,这些资金的流通那是实现民富的第一步。”

  这个项目已定下来了,与徐允恭介绍的时候,也不需介绍的那么详细。

  一听陈恪说,这个国债券用处这么广,徐允恭随之道:“那我募捐。”

  徐家虽是朝中数一数二的功勋之家,却也并没有多富裕。

  若把这三千两募捐了,很多产业怕是要应接不暇了。

  说到这儿,倒是想起徐达了。

  当初徐达在他开澡堂子的时候,可也一次性借给了他三千两。

  虽说是借的,还会还。

  但那个澡堂子不确定的因素很多,完全是有可能赔本的。

  一旦赔本,陈恪若实在还不起,那徐达也讨要不出来。

  如此说来,徐达同样很够意思。

  对徐允恭的好意,陈恪笑了笑道:“不用了,京中商贾那么多总能募捐起来了,魏国公父子三人戍守北地居功自至伟,哪能再让你来拿这个钱。”

  陈恪不收,徐允恭转而道:“这哪能一样,这样,你既不收三千两,那一千两总收吧,这一千两你拿着。”

  一千两也不是个小数目啊。

  陈恪再次拒绝,道:“这样吧,你先收着,等我募捐不起来,差多少你再帮忙补上。”

  一万两是不是个小数目,但对于京中的商贾来讲缺额并不算多,若真心筹集一下还是能够拿出来的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