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:开局继承三个系统

第15章 秋收的诱惑

  凯撒小说网WWW.KSXSW.COM ,最快更新三国:开局继承三个系统最新章节!

   泾县的治安很好,尤其是孙暠来到这里当县令之后。

  近三千兵马随时可以出征,这治安要是不好那才怪了!

  尤其孙暠也没有让这些士卒闲着,轮流着派出去巡视。

  对来往行人和商队秋毫无犯,甚至主动保驾护航。

  一时间通往泾县的路,居然是丹阳郡最安全的。

  只是泾县百姓,大部分人现在关注的不是治安,而是秋收!

  不如说,这年头谁不关心这个?

  农人们开始为秋收做准备,路过几块田地,一时停下脚步,细细看过去。

  “这粟米,长得还真丰硕!”都是经年的老农,一眼就看出这田地的不凡。

  “这几块田地,不是县令弄的那个什么‘试验田’么?”身边的伙伴意识到什么,惊呼起来。

  三个月前,孙暠在泾县大兴公厕,要求百姓若等不及回家便溺,就只能在公厕解决。

  随地便溺的,得罚钱二十文,并且要清理便溺。

  又专门找人收集便溺,在城外建造沤粪池,并且用熟成的粪肥为试验田施肥。

  “记得当时县令,说是这熟成的粪肥可以肥田,允许我们取用,只是……”

  农人有些感慨,种地多年,他们只知道粪肥浇地会烧根,怎么可能会增产。

  现在看来,原来是少了沤粪这一步。

  “今年赶不及了,明年不还有机会么?”伙伴摇了摇头,事已至此,后悔无用。

  少不得瞄了一眼试验田的庄稼,仅仅是用了粪肥,这长势就好了不少。

  就他估算,今年怕要增产两成以上。

  一亩地还不算什么,十多亩下来,这量就很可观了。

  三个月前,县令就召集他们这些农人,告诉他们这试验田,就是用于研究如何提升庄稼产量的。

  一旦有了成果,便可以推广出去。

  若失败,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。

  现在想来,这才是至理。

  他们这些农人,最怕的就是上面有个新的技术,官员本身都还一知半解,就强行推广,导致当年减产甚至绝收。

  这也就罢了,官员还会把错误怪罪到他们头上,只说‘别人可以增产,为什么这里不行’。

  另外一边,同样的农田之中,两名农人正在帮忙除草除虫。

  过段时间秋收,地主许诺邀请两人过来帮忙收获,包一日三餐,同时还有一些粮食作为报酬。

  “子山,你我这样做有意义吗?忙活月余,最后就一些果腹的粮食。那尚贤馆里,可是包吃包住,我们何必要受苦。”其中一人看向同伴。

  两人都是为了避难,才逃到江东。

  本来想着是去会稽那边,路上听商旅说泾县的事情,于是好奇过来看看。

  主要是去会稽的路上,贼人也不少,哪有泾县安全。

  两人也不是普通流民,姑且也算是寒门子弟,有进过学的。

  来到泾县后,听说有尚贤馆这种存在,其中一人表示要不就入住尚贤馆?

  却不想同伴却否定这个提议,表示要自力更生一段时间。

  “入了尚贤馆,我们也算是受了县令的恩惠。对县令的判断,也就先入为主,无法正确判断。此人为孙坚族侄,突然来泾县为县令,又有数千士卒,如今又开尚贤馆收买人心,提升声望,所图甚大。若不清楚其为人,说不定以后反而会害了自己。”同伴回答道。

  那士人不免嘟哝,尚贤馆免费招待来往士子,那可是县令说的。

  难道吃了住了,就得帮他说话?

  “这泾县不错,一路过来,难得有如此太平的地方。”同伴起身,“明年想办法开几亩荒地,一边耕种一边读书,也挺好的。”

  “子山,难道你就没想过出仕?”士人询问,读书的目的,可不就是为了能出仕么?

  “良禽择木而栖,如今天下局势如此,想要走正规渠道出仕很难,只能投靠一方诸侯,再做打算。若所托非人,不仅性命不保,说不得也会身败名裂。再说你我才学尚浅,还需要多学几年。”同伴摇了摇头,继续开始除草除虫。

  接受尚贤馆的救济的确可以,短期没问题,哪有长期赖在尚贤馆的道理?

  年轻士人打算在江东累积几年,坐观天下局势,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才学,然后再做决定。

  尚贤馆可以应急,却不可以依赖,否则欠孙暠的人情,那可不好还!

  自己这同伴卫旌出身低微,性格刚烈好面子,又不懂得珍惜羽毛,迟早要受累。

  到了傍晚,雇佣两人的地主留他们吃个饭。

  待两人吃饱,拿出几十文,递了过去:“步骘,卫旌,这是你们今天的工钱。”

  两人拜谢离开,不多时身边管事却是上前询问:“家主,为何要对这两人如此优厚?”

  约定一日两餐,而且还有工钱没错。

  问题这两餐里有肉,而工钱也多了二十文。

  “此二人不同寻人,以后必成大器,提前交好总没错。”

  地主看了家仆一眼,若非有些血缘关系,也懒得废话。

  钱是自己的,怎么花还要你们这些来管?

  几天后,秋收正式开始。

  农人们开始卖力的收割田里的庄稼。

  田地多的,如果佃户不够的,少不得也要雇几个人帮忙收获。

  试验田这边,自然成为了泾县的焦点。

  “亩产五石三斗!”随着一亩的粮食收获和脱粒,掾吏将其倒入容器一看,顿时高呼。

  “大亩还是小亩,大石还是小石,说明白点!”不远处的孙暠喊了一声。

  来到这个时代,才知道这年头还有大亩小亩,大石小石的说法。

  用小亩的产出用大石来计量,产量低点的地方,可能真的有‘亩产一石’的情况出现。

  换个角度,若是以大亩小石的方法计算,那么亩产六七石,甚至八九石的情况也会有。

  “亩是小亩,石也是小石!”

  掾吏回道,孙暠一再强调过,衡量标准必须统一。

  谁给他玩文字游戏,就扒了谁的皮!

  “哇!”周围农人闻言,顿时惊呼起来。

  他们或许不通数算,却也知道,这产量比寻常增产两成有余。

  其他技术不变,仅仅是改用粪肥,居然就有如此成效!

  孙暠很满意这个结果,于是立刻下令称量其他几亩试验田的收获。

  增产大小不一,不过增产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
  从收获到脱粒,最后再到上称,所有过程公开透明,百姓都看在眼里。

  “明年开始,粪肥各位需要也可以自行取用,不过但凡用粪肥的,要组织人手去县城把便溺都给运出来堆肥,尔等可有异议?”孙暠当即看向这些农民,甚至是地主。

  “没有,没有!”众人纷纷回应,知道这玩意好用,抢还来不及,哪会有意见?

  人群之中,步骘和卫旌也在看着孙暠。

  知道孙暠能打仗,会打仗,没想到也通农事。

  “当为明主也!”卫旌称赞道。

  能重视农业的,就算不是明主,也肯定不昏聩。

  “………………”很难得的,步骘没有反驳什么。

  这年头会打仗不算什么,会打仗而且懂得收买人心,甚至同农事的。

  就算最终不能成事,成就也必然不低。

  “子旗,或许我们,可以入住尚贤馆了。”步骘缓缓说道。

  “早该如此!”卫旌随口附和道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